飞而康规划50台华曙金属机,打造​世界一流的增

半年部署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化超级车间,应用于数十个航空航天器型号任务

近年,国内航空航天事业迅猛发展,增材制造的应用不断深化,而专注于航空航天增材制造服务的飞而康因此也迎来了历史上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9年上半年,在经过深入调研和全面考察后,飞而康对华曙高科在粉末床增材制造领域的产业化理念、技术创新实力、完善的产品、快速响应的能力等综合实力十分认可,双方本着“协同、合作、共赢”的宗旨,正式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于航空航天最新设备研制和飞而康材料和工艺研发,打造基于华曙高科金属解决方案的“飞而康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化超级车间”。

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曙高科)坚持持续技术创新,秉承着“开源加速3D打印产业化(Open for Industry)”的理念,填补了许多市场空白——完全自主研发了全套3D打印控制系统、高分子光纤激光烧结技术Flight、超高温高分子3D打印设备、首款开源金属3D打印设备、以及基于“连续增材制造解决方案(简称CAMS)”理念设计的大尺寸、高温高分子3D打印设备、大型金属增材制造设备以及11款高分子3D打印材料,为客户提供从设备、软件、材料到应用和服务的全产业链增材制造解决方案,助力工业4.0战略。

针对在航空航天领域特大型工件加工能力的需求,飞而康和华曙高科同时抽调核心技术和应用、生产等人员,专门成立了项目团队,克服众多时间、技术上的挑战,抢抓机遇,定向研发超大型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并赶在2020年春节后正式投入打印。

 

图为飞而康增材制造车间局部

 

整个项目团队克服疫情影响,高效完成了大型金属增材制造设备的安装调试,全力以赴确保项目进度。

 

联姻一年来,飞而康年产能提升一倍以上,飞而康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化超级车间已列装若干台华曙高科超大型、大型、中型金属设备,包括已投入产业化生产的最新超大型金属增材制造设备、FS421M、FS301M、FS271M,并成功参与批量装机应用或支持多项国家重点型号工程的研制,涉及数十个航空航天器型号任务。

 

 

新的车间充分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同时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突破极限成型尺寸,工艺研发驶入快车道

 

目前,在超大型金属增材制造设备的加持下,飞而康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化超级车间具备了620*620*1100mm的极限尺寸的加工能力,这使得飞而康在大型航空航天件的加工能力如虎添翼。

 

同时,飞而康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化超级车间持续开展了激光工艺优化控制技术研究,拓扑优化、CAE仿真计算、打印成型过程仿真能力进一步加强,并成功突破大光斑直径、高效率增材制造成形精度控制、冶金质量控制、表面粗糙度控制等关键技术难点,实现了0.5毫米薄壁零件整体成形,其局部细小狭长流道精度可达±0.15mm,800毫米高度零件整体控形可达±0.5mm,零件表面粗糙度可达Ra6.3微米。同时具备多种后加工能力,能提供部分航天组件。

 

 

飞而康已成功研发出20余种航空航天金属3D打印材料烧结工艺,并建立了材料工艺的大数据,覆盖了多个牌号的航空钛合金、铝合金、镍基高温合金等,为新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详细数据和质量保障。为确保品质的稳定性,车间实行专机专用,充分保证设备+材料+工艺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规划产能再翻4倍,华曙设备列装至50台

 

公司列装的第一台华曙FS421M自2019年8月开始正式使用,共计稳定运行了2781.5小时,完成了多批次重要工件的加工打印,表现出了优异的稳定性和打印质量。

 

 

“为了满足快速增加的订单需求,公司将进一步扩充车间的产能,布局更多华曙高科3D打印设备,打造世界一流的增材制造超级车间,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更大贡献。”3D打印事业部总经理余海表示。

 

根据公司规划,将加快与华曙高科的合作,华曙高科金属设备的列装数量将会扩充至50台,届时车间的加工能力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名副其实的增材制造超级车间。

路纵崎岖,唯勇者行。全球企业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战胜对手。通过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多年历练,飞而康已经形成了集装备-材料-工艺-应用-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未来,在“飞而康金属增材制造产业化超级车间”的助力下,航空航天产业化应用将有质的提升及飞跃性的突破,而这一天的到来已经指日可待!